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
1997-2022
25年的崢嶸歲月
25年的砥礪奮進
1860年,第二次鴉片戰爭,《中英北京條約》,將九龍半島南端割讓給英國。
此后直到1898年,戊戌變法的那一年,清政府被迫與英國又簽署了《展拓香港界址專條》。
這是在1898年6月9日,戊戌變法正式開始的前兩天,內容是中國將1860年英國所奪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龍半島的其余部分,即從深圳灣到大鵬灣的九龍半島的全部,租與英國99年,租期內租借地歸英國管轄。
租借地陸地面積376平方英里,其中大陸286平方英里,島嶼90平方英里,較原英國控制香港行政區陸地面積擴大了約11倍,租借地水域較前擴大四五十倍。
在條約的最后明確“此約自畫押之日起中國五月十三日即西歷七月初一號開辦施行”,以此日期,之后成為中英兩國移交香港主權的憑據和時間。
終于,回到祖國的懷抱
直到1997年7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香港向全世界鄭重宣告: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。從此,這一天成為香港回歸紀念日。
在過去的25年里,大陸與香港一直同心共進,堅持一國兩制原則,創造了諸多傳奇,在交通上,延伸交通網絡,出行更加便捷,港鐵東鐵線過海段通車后,從深圳羅湖到香港金鐘只需44分鐘,這將促進兩地人員和經貿往來,打造大灣區‘一小時’生活圈。 在民生上,加大幫扶力度,特別住房問題是香港民眾最關注的民生問題,特區政府2014年公布長遠房屋策略,加快興建公營房屋;2017年推出過渡性房屋政策,紓緩未能“上樓”家庭的境況……“香港有727萬居民,共有266萬戶,其中有121萬戶居住在公營房屋里,占比45%; 推動產業表現為南望香港島,西眺大嶼山。在香港西九文化區,一座形似方鼎的金色巨型建筑矗立在維港海濱,這是一座世界級文化新地標——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。7月2日,914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將亮相香江,在這里與參觀者見面。
新華社香港6月18日電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“正日子”日益臨近。連日來,香港各界舉辦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,街頭巷尾喜慶氣氛日漸濃厚。 今天(1日)晚上,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文藝晚會將在香港紅磡體育館上演。 文藝晚會共75分鐘、分為5個單元,表達了香港回歸祖國25年的發展故事,展現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、中華傳統文化在香港的傳承以及香港這座城市的活力。祝福香港未來會更好!。 屆時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進行現場直播。
在香港知名的利東街,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迎風飄揚,一片火紅,分外喜慶;慶祝活動“仲夏·維港”日前在海濱啟動;中環碼頭附近的長廊掛上了許多紅燈籠……
在香港島,各界連日來在大樓外墻張掛慶回歸巨幅宣傳畫或慶祝海報,在大屏幕滾動播放慶回歸短片,在街頭懸掛彩旗,在巴士車身刊登廣告,花車巡游,在船上裝大花牌或掛旗等,以多種方式慶賀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。
在新界,當地居民紛紛架設傳統大型花牌,共慶共樂。花牌是香港歷史悠久的裝飾紙扎,在香港傳統民俗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只在特別重大喜慶的日子架設。
多種主題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,傳遞社會各界慶回歸、寄祝福的喜悅。